何永盛的彝族“亲家”
“包产到户”后连续两年的粮食大丰收,不但使何此理家的谷仓里再次堆满了稻谷,还使他家的玉米、土豆、蔓菁、萝卜等杂粮又多了起来。为此,何此理跟戈瓦永珍商量后,决定去彝族山寨买一头母猪来养。
两天后,何此理带着何永盛前往位于荔枝河坝子西边一个山间盆地里的茨尔河彝族山寨买猪。一路上,何此理跟何永盛讲了许多过去的事,其中一件讲的是他赶着何家马帮到处做生意的时候,经常来茨尔河收购牛羊皮和其他山货,跟金古木火结成了“亲家”(好朋友),两人经常来往。后来,何此理被打成富农并受到批斗后,金古木火就没有来过何家村了。
中午,何此理和他的小孙子来到了茨尔河彝族山寨,受到了金古木火及家人的热情招待。吃饭时,因为走了很多山路,又累又饿的何永盛坐在金古木火家的火塘边,一手拿着一个火烧荞面粑粑、一手抓起一大截煮香肠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他一面吃,一面不停地用彝族人家才用的木制汤瓢从铁锅里舀香喷喷的干巴酸菜汤喝。何此理见何永盛的吃相有些难看,便不停地朝他使眼色,想提醒他注意一点,但何永盛根本没有理会他。
好不容易等到主人家起身走出小木屋,何此理满脸严肃地对何永盛说:“阿盛,你还没有吃饱啊?你能不能留一点香肠给主人家?金古叔叔把他家仅剩的一圈香肠全部煮给我们,我们总不能吃得一点不剩吧?”
听了祖父的话,何永盛恍然大悟。他立即放下手中的香肠,一边用手抹着他那张油乎乎的嘴巴,一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爷爷,我吃饱了。”
何此理见状,满意地点了点头。
过了一会儿,金古叔叔带着他的小儿子走进木屋,用彝语跟何此理说了几句话。何此理听后,微笑着对何永盛说:“阿盛,这是金古叔叔的小儿子,属猴,跟你同岁。金古叔叔刚才跟我说,他想叫他的小儿子跟你打亲家,你愿不愿意?”
何永盛听后高兴地回答说:“爷爷,我听您的,我愿意跟他打亲家。”
何此理又用彝语跟金古叔叔说了几句话。金古叔叔听后,高兴地叫他的小儿子坐到了何永盛的旁边。
从那天起,何永盛有了一个年龄相同的彝族亲家,他的名字叫金古阿哈。
从茨尔河买猪回来后不久,金古叔叔就带着他的小儿子金古阿哈来到了何家大院,受到了何此理及家人的热情款待。当晚,他们父子俩睡在何此理家的火塘边。
后来,金古阿哈独自一人来何家村家找何永盛玩过几次。每次来,他都要在何永盛家待上两三天,惹得何永盛的哥哥姐姐们很不高兴。每当这个时候,何此理都会耐心地劝说他的孙子们不要嫌弃人家。同时,他表扬何永盛,说他对金古阿哈很好,白天带金古阿哈出去玩,晚上跟金古阿哈一起睡在火塘边。
在荔枝河中学上了一年初中后,何永盛被父亲转到了县一中。从那以后,除了放假,何永盛很少回何家村,自然也就没有机会再见到他的亲家金古阿哈。
直到放寒假回何家村时,何永盛才听祖父何此理说,他去县城读书后,金古阿哈跟着他的父亲金古木火来过何家村一次。但自从金古木火不久前去世后,金古阿哈就再也没有来过何家村了。
一件怪事与两个老人的去世
寒假里的一天,何永盛独自一人在荔枝河边放猪。突然,一泡热乎乎的鸟屎从天而降,不偏不倚地落在他的绿色军帽上。他赶紧脱下帽子,用河水把帽子清洗干净,但心里一直感到很奇怪。回到家后,他把这件事告诉了祖母戈瓦永珍。戈瓦永珍听后,显得有点紧张,不时用摩梭话念叨着什么。
次日早晨,戈瓦永珍突然卧病不起。何汝芬见状,立即请来王皮匠的媳妇为母亲揉背、按摩、念咒语。
王皮匠的媳妇王大婶是从金沙江边嫁到何家村的傈僳族女人,她会做一些傈僳巫术,经常有人请她念咒语、竖筷子、算命。有一次,何汝芬眼睛疼得厉害,点了很多眼药水都不管用,家人便请来王大婶为她看眼病。王大婶坐在火塘边,掐着指头、念着咒语算了算,说何汝芬的眼睛是被堆在院坎上的那大堆柴压住了。随后,王大婶点燃了一大把柏香,念念有词地绕着柴堆走了3圈,并叫何家3兄弟立即把柴堆搬走。令人惊奇的是,柴堆搬走后第二天,何汝芬的眼病就神奇地好了。
戈瓦永珍卧病不起的那天早上,就在王大婶在火塘边为戈瓦永珍揉背、按摩、念咒语的时候,戈瓦永珍把前一天鸟屎落在孙子何永盛头上的怪事讲给了王大婶。王大婶听后脸色突然大变,神神秘秘在戈瓦永珍的耳边低语了半天。王大婶走后,戈瓦永珍躺在床上“哎哟哎哟”地哼叫了起来。直到第二天早上,她才从床上爬起来做家务,病也似乎好了许多。
戈瓦永珍生病的那天晚上,河头村年轻的普米族马车师傅、何永盛的表叔马大山从县城回来,带来了和诚的口信:远在丽江打勒村的何永盛的奶奶去世了,和诚叫何永华、何永平、何永盛3兄弟明天一大早赶到县城,然后跟他一起去丽江奔丧。
第二天,何家3兄弟天不亮就爬起来赶路,在太阳出来前来到了县城。匆匆吃过早饭后,他们在父亲的带领下搭乘一辆县粮食局车队的运粮车往丽江方向奔去。
当天深夜,他们风尘仆仆地来到了打勒村。按照打勒村的纳西族规矩,父子4人戴着孝帕跪在奶奶的遗体旁守了一夜。第二天,亲戚们为奶奶举行了入棺仪式。又过了两天,奶奶的葬礼办完了,和诚带着他的3个儿子回到了何家村。
又过了几个月,一直躺在病床上的戈瓦永珍也不幸去世。丧葬期间,何此理请来3个喇嘛为戈瓦永珍念了3天3夜的经文。同时,何家村鲁若家族的孝子孝孙们披麻戴孝,天天跪在戈瓦永珍的棺材旁。
3天后,何家村、河头村的普米族后生以及来自泸沽湖落水村的摩梭人后生为戈瓦永珍举行了葬礼,戈瓦永珍的灵魂在喇嘛们的诵经声中得到了超度。
祖母戈瓦永珍去世后不久,何永盛又独自一人来到荔枝河边放猪。突然,他一阵头晕,昏倒在了河堤上。正在附近稻田里劳动的何家村村民发现了何永盛并把他送进了乡卫生院。
何永盛从昏迷中苏醒过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旁边坐着双眼哭得红肿的母亲……
山乡巨变
何永盛被父亲转学去县一中读初中的时候,大哥何永华、姐姐何永丽正在县一中读高三,二哥何永平则在县民族中学读高二。由于何家4兄妹都在县城读书,家里繁重的生产劳动任务全部落在了祖父和母亲的身上。
初一下学期开学后,何永盛被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周德林任命为班长。从此,何永盛在父亲和班主任的严格要求下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学习中。
正值改革开放初期,电影已经得到很大普及,但电视才刚刚在县城出现,各种电视剧开始兴起,而电视连续剧《霍元甲》则是其中的佼佼者。跟其他同学一样,何永盛被《霍元甲》所吸引,一下晚自习就跑到邻居家看电视。每天晚上看完电视剧后,他都会回味无穷地哼唱着“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的《霍元甲》主题曲进入梦乡。
正当电视剧《霍元甲》热播的时候,《少林寺》等国产的武术题材电影也开始流行起来。在这些精彩、热门的武打影视剧的影响下,县一中的男学生中悄然掀起了习武比武热,甚至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引发了一些家长的担心和不满。最终,学校不得不处分了几个经常组织比武活动的“校园大侠”,并严令禁止学生在校内外进行比武活动。
习武热、比武热过后,喇叭裤、牛仔裤、超短裙等“新潮流”开始流行起来,录音机、迪斯科、披头士、鸡窝头等“时髦物”逐渐风靡,大街小巷,到处播放着流行音乐,邓丽君、成方圆、李谷一等歌星受到了大家的追捧……整个县城顿时变得喧嚣嘈杂起来。这些新鲜华丽、引人入胜的东西,让很多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变。
对青春萌动的中学生来说,这些“新潮流”“新时髦”无疑对他们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同时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在这种复杂的教育环境下,不论老师怎样努力、家长怎样操心,能够始终如一、专心致志坚持读书的学生可谓凤毛麟角。在这种情况下,何永华、何永丽在高考中双双落榜也就不足以为奇了。
何永华、何永丽的落榜,让和诚感到非常失望。无奈之下,他只好叫他的这对双胞胎儿女回何家村参加家里的生产劳动……
随着红旗水电站和大山沟水电站的相继竣工以及10千伏安输电线路的架设通电,全县的电力生产和电力供应开始走上正轨,县内公路沿线和坝区群众基本用上了电灯,和诚带着他的同事鸣金收兵、凯旋而归。一个月后,和诚安排线路队的人开始架设从县城通到荔枝河乡的电力运输线路。
通往荔枝河乡的输电线路架设完毕时,和诚没有忘记多年前他对何家村人的承诺,亲自爬到高高的水泥电杆顶部调试电力线路,并为何家村人安装了变压器,接通了入村的电线,点亮了何家村的第一个电灯泡。
读书与吃肉
从大山沟水电站建设工地回到县城后,和诚的工作比以前轻松了许多。于是,他在房背后开垦出一大块菜地,开始在上面种植各种时鲜蔬菜。
在那个百业待兴、只讲付出不讲索取的年代,虽然身为县发电厂的厂长,和诚的工资收入却少得可怜。加之儿女多、负担重,媳妇又没有工作,他经常处于入不敷出的窘迫状态。让他更难受的是,由于囊中羞涩,他只能让他的小儿子一个星期吃一顿肉。
放暑假后,和诚吸取何永华、何永丽高考失败的教训,不准何永平、何永盛回何家村,强行把他俩留在县城里复习功课。
学校放假后,何永盛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周老师整天忙着帮在县城做水果生意的媳妇在街上卖新鲜柿子,根本没有时间批阅同学们的期末考语文试卷。情急之中,他把何永盛和他的同学李光泉叫去家中替他批改全班学生的试卷。中午,周老师把他的两个得意门生留在家中吃饭,还特意让媳妇炒了一大盘香喷喷的新鲜猪肉。吃饭时,家住城郊农村的李光泉显得非常拘谨,随便吃了一点便放下了碗筷;何永盛却相反,毫不客气地把师母做的那盘炒瘦肉吃得精光……
几天后,期末考各科考试成绩全部出来了,何永盛获得了全班总分第一名。同时,何永平的期末考试成绩也在全班名列前茅。
两个儿子取得的良好成绩让和诚感到非常高兴。与此同时,他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从本周开始,每星期让两个儿子多吃一顿猪肉,而且是去他的同事姚大安的媳妇开的饭馆里去吃。
其实,和诚这么做,与何永盛的班主任周老师的善意提醒有关——那天,和诚去县一中拿何永盛的成绩通知单,周老师向他介绍了何永盛在学校的基本情况并在他面前表扬了何永盛,还顺便讲了何永盛在他家吃饭时一个人吃完一大盘炒猪肉的事。
临别时,周老师提醒和诚说:“和厂长,孩子学习任务重、学习压力大,你一定要注意给他加强营养啊。”
和诚听后,重重地点了点头……
地址: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祥和丽城吉庆路 CopyRight :丽江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