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端午同心 文化共融

——古城区残疾人文化进社区活动侧记

端午节传统文化体验现场,大家一起包粽子。

诗朗诵、唱歌曲、口琴演奏;编五彩绳、制作香囊、包粽子……6月7日,由古城区残联主办,古城区西安街道寨后社区、古城区立行社会工作事务所承办的“端午同心 文化共融——古城区残疾人文化进社区”活动,在西安街道寨后社区居委会举行。活动以文化为桥梁,促进了残疾人朋友与社会的融合,让他们在文化的光芒下找到自信、感受到幸福。

“书是我们的老师,总能教给我们有用的知识;书是海边的灯塔,给迷路的船只指引方向……”朱正荣等4名残疾人声情并茂地朗诵诗歌《我爱书》,表达了对书籍的热爱。盲人按摩师徐国文与和七九演唱《想起家乡》《等你归来》,还有视障人士和茂军口琴演奏《牡丹之歌》,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这样的表演,不仅展示了残疾人朋友的才艺,更是他们自强不息精神的生动体现。”市残联理事长张军说,希望各级残联为残疾人朋友创造更多参与文化活动的机会,为他们提供更多展示自我、实现价值的平台。

在端午节传统文化体验环节,参加活动的40多名残疾人和社区居民,一起编五彩绳、制作香囊、包粽子,体验节日的独特魅力。王丽花等几位盲人按摩师是第一次参加端午节活动,他们在激动的同时,更多的是担心做不好。在社工和志愿者的耐心帮助下,他们编了五彩绳、包了粽子。坐在轮椅上的肢残人士赵冬梅熟练地包着粽子,她说,每年端午节,她都自己包粽子。她觉得庆祝端午节的活动非常有意义,让大家不仅体验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在相互交流和合作中,加深了对端午节习俗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残疾人浓浓的关爱和温暖。

此外,古城区残联举行了寨后社区残障人士专用书架启用仪式。据古城区残联理事长李耀梅介绍,为保障残疾人权益、拓宽残疾人视野、丰富残疾人文化生活,不断满足残疾人精神文化需求,古城区残联购买了政策、励志、特定群体、康复、心理等5个类别的100多本书籍,在寨后社区设置残障人士专用书架,方便社区内残疾人借阅,保障残疾人群体权益,进一步拓宽和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

作者:本报记者 曾润民 文/图

地址: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祥和丽城吉庆路 CopyRight :丽江日报社

丽江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云南网警ICP备案 53070203302018号

2024-06-12 本报记者 曾润民 文/图 ——古城区残疾人文化进社区活动侧记 1 1 丽江日报 c116747.html 1 端午同心 文化共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