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不仅要有情怀、有胸怀,还要有写作技巧,写出的文章才能向上、向善、向美。”6月26日,《民族文学》丽江作家作品改稿交流会举行。
改稿交流会上,《民族文学》杂志社副主编杨玉梅和编辑徐海玉、张金秋,结合工作经验对丽江作者提交的20多篇(组)稿件进行点评。“创作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故事要有核心,小说当有余味。”“所有引人深思的思考都须建立在坚实的故事设定上。”“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作者要用自己独有的构思深入进去,丰富细节。”“‘词语’是公共的,‘语言’是个人的,要找到自己的诗歌坐标。”……两个多小时的改稿交流中,3位编辑有针对性地对丽江作家的部分作品“把脉问诊”。
“在写作过程中,不要总是选择戏剧性太强的内容,要回到普通生活中来,学会内敛和控制,保持平和、乐观的叙事态度,并且形成自己的思考。”杨玉梅说,小说创作不要过多地去写生活沉重、黑暗的一面,更不要过度关注猎奇、迷信的事物。
徐海玉说:“我读过一些丽江作家的散文,第一感觉是语言流畅、优美、干净。同时,语言的功力也很强。”张金秋表示,部分作者若能够在深度和文学性上再加以锤炼和提升,完全可以成为《民族文学》的后备作品。
“感谢这次改稿会,使我收获颇丰,也期待在各位编辑老师的帮助下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丽江作家李凤说。“这次改稿会,对丽江作家来说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和平台,一方面通过编辑老师的改稿,让我认清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另一方面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写作的信心,这对我今后的创作,是非常有帮助的。” 丽江作家和振华说。
“《民族文学》的编辑在会前对丽江提交的作品进行了细致阅读,在现场又精准剖析了作品的不足之处,彰显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极强的责任心。”市文联副主席、市作协主席陈洪金表示,这将提升丽江作家创作水平。
“长期以来,《民族文学》通过多途径广泛联系基层写作者,刊发了大量基层的优秀作品,为少数民族作家起步、成长提供了平台。这次改稿会上,《民族文学》杂志社编辑结合每个人的具体作品,给予了专业且务实的建议,为丽江作家和文学爱好者们的写作指明了方向,使大家在思想深度、观察角度、视野广度、语言规范等方面有了新的体悟。”杨玉梅说,希望通过这次改稿交流,提升丽江民族文学创作水平,向外宣传推介丽江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提升丽江民族文学创作的影响力,促进丽江民族文学事业繁荣发展。
地址: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祥和丽城吉庆路 CopyRight :丽江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