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百年“丽永瓷”绽放异彩

工人在生产车间为瓷碗贴花。 (通讯员 万剑锋 摄)

清澈的小河在山脚蜿蜒而过,青山环抱中,一幢幢青砖老建筑,在蓝天下展现着古朴悠远之美。走进位于永胜县永北镇大厂村委会的丽江永胜瓷业有限责任公司,一股厚重的历史人文气息迎面而来,陈列室中存放的数千件晶莹剔透、工艺精湛的代表性瓷器,每一件都在诉说着瓷厂的一段过往,留存着“丽永瓷”的历史印迹;厂区内机器的轰鸣声、工人忙碌的身影,彰显出这家历经150多年风雨制瓷企业的生机与活力。

百年企业 历久不衰

“我1962年进入永胜瓷厂,在产品成型车间工作了10年,1972年去了红河开远。50多年了,一直想回来看一看,这次算是完成了心愿。”87岁的李玉兰一家故地重游,老人在大家的陪伴下边走边看,睹物思人,触景生情。

“这是永胜瓷厂出产的400头釉下青花宫廷餐具,在当时还获得省级金奖。”在参观陈列室时,老人自豪地讲述着她50多年前在这里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回忆着当时永胜瓷厂的繁荣与辉煌。

民国初年,永北瓷业从江西景德镇请来技师,开始制造釉下五彩瓷器,永北瓷器的数量和质量得到大幅提高,产品行销滇西各地。1960年,周恩来总理出访缅甸,曾将永胜瓷器作为礼品赠送给国际友人。自此,“丽永瓷”作为“国瓷”赢得了极高的声誉,随着永胜瓷厂制作北京人民大会堂云南厅的青花茶具、云南艺术剧院的艺术奖杯,以及昆明翠湖宾馆的青花茶具,永胜瓷器声誉空前高涨,永胜县被誉为“云南的景德镇”。

现在,周边各地不少家庭和“红白事”待客场所的酒杯、瓷碗、瓷盘,其边缘都印有粉红或青花采样,底部则印有“云南永胜瓷厂”的字样。充满年代感的碗碟,在逢年过节的家宴中,见证着一个个家庭的幸福团圆。

2003年,永胜瓷厂进行资产重组和改造成为丽江永胜瓷业有限责任公司。2016年12月,永胜瓷业品牌“丽永瓷”被评为丽江市国家文化消费试点重点企业。

如今,永胜瓷器不仅畅销省内外,还通过边境贸易远销东南亚。

传承创新 焕发生机

厂区里,机械轰鸣,铲车正将高岭土、矿物一车车送进原材料设备;生产车间内,数十名工人正有条不紊制坯、素烧、施釉、贴花、彩烤……一道道严谨细致的流程工艺见证着百年“丽永瓷”发展的印记;另一侧,数名工人正忙着分拣包装即将销往外地的瓷器。

永胜瓷器,是丽江浓墨重彩的文化印记之一,其装饰手法主要以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青花、喷花装饰、印花填色、贴花、镂雕等见长。多年以来,公司以传承保护永胜瓷传统文化为己任,依托永胜丰富的边屯文化资源及民俗、民间工艺等各种形态的旅游文化内涵,聘请一批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雕塑大师及美术学院的专家学者,组成一支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推广、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团队,致力于永胜瓷器文化创意产品、文化衍生品的开发和销售,把带有丽江文化元素符号的“丽永瓷”文化品牌传播出去。2021年6月,公司加入云南大学非遗传承人研培计划,与云南大学陶瓷学院合作开发的“纳西文化日用瓷器”“丽江特色文化陶瓷旅游产品”“丽江文化茶器”三大创新产品,获得市场一致好评。

如今,公司拥有自动化生产线、80米燃气隧道窑生产线,主要生产普碗类、工艺美术瓷、茶咖具、酒具、彩陶类等产品,还可根据客户需要定做多种陶瓷产品,生产品种近百种。其中,日用瓷主要销往昆明、德宏、临沧、保山、大理等地,橡胶碗主要出口缅甸。公司办公室主任吴珊介绍,近年来,公司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强化经营管理,加大技术改造,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一路攀升。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2824万元,产品出口额91万美元。

目前,永胜瓷业陶瓷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智能化生产车间升级改造项目和非遗申报工作正有序进行中。吴珊表示,公司持续推进与高校、相关机构的合作,引进专业人才,加强科技创新,优化瓷产业发展布局,传承保护好优良的传统制瓷工艺,采取多种经营共存、内引外联等方式,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丽永瓷”品牌。

作者:通讯员 万剑锋 王显勤 洛桑卓玛

地址: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祥和丽城吉庆路 CopyRight :丽江日报社

丽江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云南网警ICP备案 53070203302018号

2024-07-02 通讯员 万剑锋 王显勤 洛桑卓玛 1 1 丽江日报 c117311.html 1 百年“丽永瓷”绽放异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