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我只是做了一名共产党员该做的”

——记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木江胡

这是一份浸透着水渍的入党申请书,字迹并不俊秀却很工整,语言不华丽却饱含深情。木江胡是古城区投资控股集团环卫公司处置分公司的一名老环卫人。24年前,他还是一名刚刚走上环卫岗位的新人,在这份入党申请书上,他郑重地写道:“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不是我一时半刻想出来的,而是长期以来一直努力的人生方向。今天,我将这个理想以书面的形式递交给组织,如果我能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对党忠诚,积极工作。”

木江胡出生于丽江城郊的一个纳西族村子,贫寒的家庭让朴实勤劳的他从小就主动扛起家庭的重担。为了养家糊口,他干过电焊、刮过墙、贴过地砖、跑过运输。木江胡文化水平不高,但踏实肯干能吃苦,但凡接手的工作,他都能干好。

2003年,28岁的木江胡成为环卫所的一名门卫,为了多赚100元工资,他还兼职打扫厕所,后来又先后担任吸粪车、洒水车、清运车及垃圾收集移动车的驾驶员。单位领导看他性格沉稳、做事稳妥,随即将他录用为一名正式的环卫工人。

工作中,木江胡时时处处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要求自己,脏活累活抢着干,在有限的空余时间里,读书看报,努力提升自己。不久后,木江胡如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干活更卖力了。但凡需要,毫不犹豫跳进下水道清淤、徒手清理化粪池……这些让常人敬而远之的工作,在木江胡那里也只是家常便饭。

2006年,表现突出的木江胡被派到南口垃圾处理场担任班组长。垃圾填埋场是所有环卫工中最脏最累的一个工种。当时,南口垃圾处理场一共有7名员工,只有木江胡一个男同志,操作机械和重体力活都落到了他的身上。初到岗位的两个星期内,他就摸索着自学了挖掘机、装载机、压实机的操作方法。“没办法,就我一个男同志,如果我也不会操作,处理场就没法运行了。”木江胡说。

南口垃圾处理场冬天尘土飞扬,夏天污水横流、苍蝇乱飞,因为只有木江胡一个人会操作大型器械,垃圾多的时候,他总是来不及吃饭,长期下来,落下了胃疼的毛病。在南口垃圾处理场,木江胡一待就是7年,像一头老黄牛,勤勉敬业,从不计较得失。

2013年5月,南口垃圾处理场的服务年限已满,公司领导考虑到木江胡长期在艰苦的一线工作,打算将他调到清闲一些的岗位,但木江胡拒绝了,他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工作不能挑三拣四,我还年轻,还可以再干10年。”就这样,木江胡被调到文化垃圾填埋场。忘我的工作,他被同事们调侃称作是垃圾场的“钉子户”。

文化垃圾填埋场承担着丽江中心城区生活垃圾的处置工作,日均处理约420吨,最高的时候达520吨。每天清晨6点,天刚蒙蒙亮,木江胡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驾驶着装载机,把一车车垃圾搬运到指定位置,压平、整理、覆膜……每天下班带着一身异味回到宿舍,连洗澡水都是黑乎乎的。在文化垃圾填埋场的10多名工人中,入行较早的木江胡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不管是休息日还是节假日,只要有任务,他都会及时赶到。为了保证垃圾及时填埋,他总是第一个自觉留下来加班,有了突发情况,他总是第一个冲在前面。

从业20多年,木江胡带出了20多个徒弟。其中,年轻职工杨丽友、和占坤、刘高等已经是优秀的环卫工人。

这些年,木江胡也多次被表彰,从单位“优秀员工”到古城区的“先进工作者”,从市级“道德模范”到云南省“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云南好人”“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每次站在领奖台上,不善言辞的他只是微微一笑,轻描淡写地说:“我只是做了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情”。

作者:本报记者 张小秋

地址: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祥和丽城吉庆路 CopyRight :丽江日报社

丽江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云南网警ICP备案 53070203302018号

2024-07-29 本报记者 张小秋 ——记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木江胡 1 1 丽江日报 c118203.html 1 “我只是做了一名共产党员该做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