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擦亮新底色 厚植“绿富美”

——丽江走出一条生态美、林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

玉龙县太安乡洋芋花海。 (本报记者 赵庆祖 摄)

金风送爽,绿野葱茏,丽江的初秋美如画。

绿色,是充满生命力的颜色,是生态文明的底色。近年来,丽江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紧紧围绕“生态美、百姓富、林业兴”的目标,守牢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切实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奋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谱写了一曲播绿撒翠的生态绿色华章。

林业兴

守护滇西北生态“绿色富矿”

每年雨季,在玉龙雪山脚下,声势浩大的义务植树活动都会如期举行。

来自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上万人组成造林大军,聚集在玉龙雪山脚下的白沙镇各义务植树点,挥锹铲土、扶苗填坑、踩土定植、压土浇水……经过大家的努力,各植树点增添了一片片新绿。

植下一棵树,收获万点绿。长期以来,丽江市林草局通过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三屏两带多点多廊”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以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项目、造林补助、森林抚育等林业重点项目为依托,大力实施林草绿美山川行动,持续开展森林乡村申报,全力推进绿美丽江建设。“十四五”以来,丽江市林草局共实施完成营造林153.36万亩,组织开展各类“互联网+义务植树”活动176场次,全民义务植树637.78万株,全市116个村被评为省级森林乡村。

据《云南省2021年森林资源状况》白皮书显示,我市森林面积1887万亩,森林覆盖率61.2%。守护好滇西北这片青山绿水,是丽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第一要务。

近年来,通过不断探索、持续优化,因地制宜、因地施策,我市构建了“人防+物防+技防”的“三防”森林草原防灭火体系。每年防火期,全市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带班制度,配备了53支专业扑火队、136支半专业扑火队和14358名护林员,并划分责任区域,将各支扑火队伍和队员全部分布在各卡点、各包片区域,积极开展日常巡护和火情处置,切实把护林责任落实到山头地块,实现了“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

生态美

打造生态宜居宜游的幸福丽江

近年来,在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丽江市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中心城区空气质量连续8年保持优良;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森林覆盖率达61.2%;丽江市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古城区被评为省级绿美城市,华坪县被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泸沽湖入选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拉市海获省级美丽河湖称号,中济海体育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健身“打卡”地,在全省率先实现氢能应用场景……

打太极拳、跳舞唱歌、骑行、跑步、散步……在绿草如茵、鸟语花香的中济海公园,无论早晨还是傍晚,随处可见锻炼身体的市民。

随着“厕所革命”的推进、“口袋公园”的布局,以及一系列生态民生工程的实施,近年来,丽江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

户厕改造完成后,在拉市镇海南村委会满祥一组村民和大姐家,水冲式卫生间里洗手池、冲水马桶、淋浴房一应俱全。“以前家里的沼气池清理一次很麻烦,现在改造成化粪池方便多了,还能浇菜。”和大姐说。

幸福生活和优良生态环境的背后,体现出了丽江市各级、各部门全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与干劲。

近年来,丽江市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城乡人居环境建设,逐渐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美丽县城和特色小镇为支撑的“一核引领、多极支撑”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高质量推进以古城区、玉龙县城为核心的中心城区建设,打造山水丽江、田园丽江、诗画丽江、乡愁丽江,让城市更加宜居。做特做强美丽县城,推进以干净、宜居、特色、智慧为主要内涵的美丽县城建设,着力创建全省美丽县城,引领县域经济争先进位、差异化发展。同时,做巧做活特色小镇,聚焦特色、产业、生态、易达、宜居、智慧、成网要素,打造了一批高质量示范特色小镇。 (下转第二版)

作者:本报记者 张小秋

地址: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祥和丽城吉庆路 CopyRight :丽江日报社

丽江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云南网警ICP备案 53070203302018号

2024-09-04 本报记者 张小秋 ——丽江走出一条生态美、林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 1 1 丽江日报 c119236.html 1 擦亮新底色 厚植“绿富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