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20℃的丽江 “100℃”的暑期游

新青年乐队在蓝月谷路演。

游客体验文林村长街宴。

在宁蒗火把节庆祝现场,游客和市民点燃火把。

宁蒗火把节赛马比赛。

游客身着古装夜游狮子山万古楼。

大研纳西古乐会参演人员演奏纳西古乐。

游客观看《印象丽江》。

玉湖村游客络绎不绝。

夜幕下的丽江古城。

刚刚结束的2024年暑期,气温20℃、气候清凉宜人的丽江,人气“火”到了“100℃”。

据统计,丽江暑期旅游预计接待游客1683.63万人次,同比增长11.35%。其中,大一卡通团队制卡接待海外游客3.2万人,同比增长56%;玉龙雪山景区最高日接待量超3万人;丽江古城景区日均接待超23万人,实时人数最高峰达11.2万人。

主动出击——

抓住流量密码

这个暑期,丽江旅游市场的持续火热,得益于相关部门人员主动到各个城市“揽客”。

7月12日,古城区把文旅推介“走出去”的第一站选在了上海,发布了一系列针对上海户籍居民及上海居住证持有者的优惠政策,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等6大方面。就是在这场发布会上,“20℃的丽江理想生活”一经提出,便稳稳抓住了流量。不到一周,丽江游客接待量明显增多。

宁蒗县紧随其后,于7月22日在昆明举行了“‘宁’静山城 ,‘蒗’漫彝乡”火把节农文旅推介会,以及泸沽湖诗会、彝族火把节狂欢、骑马、摔跤、赛舟等极具民族文化特色的活动预告,为宁蒗暑期旅游热打下了基础。

带着深化务实合作、促进文旅产业互利共赢发展的美好愿景,8月25日至30日,由丽江市文化和旅游局、丽江市旅游协会主办的“舍不得的丽江”文旅推介活动走进上海、杭州、广州,立足长三角和珠三角,向游客发出盛情邀请——到丽江共享柔软时光、诗意生活。丽江代表团的推介引起了三地旅行商的共鸣。他们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新朋友,收获新记忆,定义新旅行。

近年来,丽江市在游客引流上变被动为主动、变等客为“揽客”,以得天独厚的旅游文化资源为底气,以诚挚的迎客姿态和实实在在的优惠力度,赢得了一波波客流。

经过多年探索,丽江已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立体宣传矩阵。各级媒体对丽江的厚爱,让丽江始终保持着高频率的曝光度。7月1日至8月19日,丽江古城官方微博、视频号、抖音、微信服务号、小红书等各类平台发布引流宣传216条;各级媒体针对丽江古城的宣传报道234条,其中:国家级媒体宣传报道30条,省级媒体宣传报道39条,市内媒体宣传报道165条。

此外,每一名来丽游客都成了自媒体传播者。他们通过社交媒体分享旅途中的点滴,让丽江始终处于流量的风口,也让丽江旅游市场持续升温。

节庆助力——

与民族文化浪漫邂逅

7月29日,夜幕下的“荒野之国”,一个为纪念宣科而创作的装置艺术作品被点燃,游客围着熊熊大火狂欢,品味艺术之美,尽情释放热情……在火把节期间,“荒野之国”创始人乔小刀特别策划推出了兼具传统和新潮元素的火把节活动。乐队激情澎湃的现场演出、熊熊燃烧的艺术作品,营造出了奇幻浪漫的场景,给游客带来了全新体验。

“噢!丽江,有我四季热爱的模样,无论春夏秋冬,总能温暖我心房……”8月9日晚,丽江古城玉河文化广场人山人海,2024丽江民谣音乐季拉开帷幕。

在为期一个多月的2024丽江民谣音乐季里,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音乐人相继来到丽江,在这里寻找自己心中的诗和远方,也在这里吟唱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跟着民谣来旅游,踏着歌声去丽江”,如今,“去舍不得的丽江听民谣”正逐渐成为很多游客的旅行选择。

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吸引很多人来到丽江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丽江紧紧抓住节庆热点,推出一系列民俗文化盛宴,丽江古城民谣音乐广场活动、篝火打跳、对歌等已经成为古城游热门“打卡”活动。

此外,古城美食文化节、文采焕新·美学漫步、七夕情诗会、放河灯等应景小活动,丰富了丽江旅游内容。民俗表演、东巴祈福仪式,以及乐队演出等,进一步拓宽了丽江“旅游+民宿”“旅游+艺术”的品牌知名度。同时,在特定时段推出的旅游惠民活动,也让游客收获满满。

沉浸式体验——

让旅游更有质感

无体验,不出游。为一场音乐节、一个展览,甚至一份特色美食奔赴一座城,已成为当下年轻人的旅游新风尚。

经过特别策划,一批集民俗、文化、户外运动、自然科普、研学等元素为一体的暑期旅游主题活动闪亮登场,为游客带来全方位深度体验的同时,也为丽江旅游市场注入了新鲜活力。

丽江旅投联合五音疗愈工作室推出的“五音颂钵疗愈”体验项目,由瑜伽导师、音乐导师、颂钵疗愈师等专业导师全程带队,集练习瑜伽、攀岩、徒步、唱诵、颂钵音疗、梵音音乐会、篝火晚会、读书会于一体的5天旅修疗愈康养游,一经推出备受游客青睐。

丽江古城推出的文化院落暑期趣味“打卡”活动、中国邮政“丽江盖章旅行”文化探秘游、9条Citywalk主题线路等让年轻游客乐在其中;玉河走廊夜市一条街、大研花巷、北门里天意集、5596休闲街等夜市美食探寻游,则成为诸多游客出游的必选项;东巴绘画、东巴造纸、皮革制作等古城礼物体验式创作,让游客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魅力,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通过全新的沉浸式体验,游客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悟。

丽江,正“左手”捧上得天独厚的绝美风光、“右手”推出层出不穷的创意,持续带给游客与众不同、惊喜不断的旅游体验。

乡村旅游——

让诗与远方触手可及

近年来,乡村旅游逐渐升温。寻找“归园田居”般的诗和远方,正成为都市人群的出游新动力。

暑期,玉龙雪山脚下的玉湖村游客络绎不绝。在这个由石头房子、石头路、石头墙组成的小村庄里,游客有的沿着碎石铺就的村道漫步,有的在石块垒砌而成的民居前拍照留念,有的在咖啡厅里静静享受古村落里的慢时光。在这里,他们不仅可以欣赏独特的建筑和美丽的雪山风光,还能通过家访游体验纳西族的传统文化。

在被誉为“丽江后花园”的拉市镇,乡村旅游如火如荼。在这里,人们欣赏田园风光、了解纳西文化、探寻茶马古道,找寻和回味着记忆中的乡愁。

近年来,在传统旅游业态转型升级的基础上,丽江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不断丰富休闲度假、研学旅游、生态旅居等旅游产品供给,推出了拉市海湿地生态旅游、白沙古镇纳西族活态文化体验旅游、三川田园风光和农旅体验游、永宁—泸沽湖生态风情游等乡村旅游线路,积极开发农业采摘、绿色食品、道地中药材、非遗文创、民俗节庆等农文旅融合的沉浸式体验产品。

乡村旅游,正成为丽江旅游产业新的增长极。目前,全市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示范点各1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示范名镇名村3个、入选国家传统村落名单5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6个。2023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2723.31万人次,乡村旅游总收入520.71亿元。目前,全市旅游业直接从业者达1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近30万人。

秀丽、神秘、奇幻、自由、美妙……天生丽江,如此美好。如何保持独一无二的特质,如何不断充盈丽江美之内涵,让“舍不得的丽江”始终具有新鲜感,丽江,一直在努力。

作者:本报记者 张小秋

地址: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祥和丽城吉庆路 CopyRight :丽江日报社

丽江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云南网警ICP备案 53070203302018号

2024-09-04 本报记者 张小秋 1 1 丽江日报 c119250.html 1 20℃的丽江 “100℃”的暑期游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