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上接第二版《昆仑华胥国考证》)战国时期商鞅的《商君书》中记载:“神农教耕而王天下。”战国时期尸佼的《尸子》中记载:“神农氏治天下。”秦吕不韦主编的《吕氏春秋》中记载:“神农氏之有天下也。神农十七世有天下。”东汉应劭辑录的《风俗通义》中记载:“伏羲始别八卦,以变化天下,天下法则,咸伏贡献,故曰伏羲也。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伏羲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东汉班固的《白虎通义》中记载:“伏羲仰观象于天,伏察法于地,因夫妇,始定人道,画八卦以治天下。”东汉班固的《汉书·律历志》中记载:“太昊作网罟,以田渔,取牺牲,故天下号曰伏羲氏。”东汉桓谭的《新论》中记载:“昔神农氏继伏羲,而王天下。”西汉刘安主编的《淮南子》中记载:“神农之治天下也。黄帝治天下。”春秋时期计研的《文子》中记载:“神农、黄帝覈领天下。黄帝之治天下。”西汉文献《马王堆汉墓帛书·一六经》中记载:“黄帝问四辅日:唯余一人,兼有天下。黄帝问力黑曰:大庭氏(神农)之有天下也。”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战国时期的《庄子》中记载:“三皇五帝之治天下。燧人、伏羲始为天下,是故顺而不一。神农、黄帝始为天下,是故安而不顺。唐虞(尧舜)始为天下,兴治化之流,浇淳散朴,离道以善,险德以行,然后去性而从于心。黄帝令行天下。”

综上所述,“天下”即“皇下”。“天下”一词并不是地理学意义上的意思,从历史学意义上讲,指的是华胥创建的实施母权制的华胥国。“王天下”“有天下”“治天下”“继天而王”等含义相同,其正义是继承昆仑华胥国之基业。“天子”指的是昆仑三皇之继承人。《尚书·召诰》中记载“有夏服天命”,夏禹继承昆仑华胥国之基业。“受命于天”指的是继承昆仑华胥国之基业。毋庸置疑,一代又一代的君主继承的是华胥创建的实施母权制的华胥国基业。

洪氏渊源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为什么姓洪?有历史文献证据链。南朝范晔的《后汉书》中记载:“华胥生男子为伏羲,生女子为女娲。”宋朝毛渐的《三坟》中记载:“伏羲氏,燧人子也。”北宋张君房的《云笈七签》中记载:“伏羲生少典,少典生神农。”唐代姚思廉的《梁书》中记载:“神农与炎帝是一主。”宋代奉敕编纂的《太平御览·卷八十一》中记载:“共工,炎帝之后。”战国时期文献《世本》记载:“共氏,共工氏后,四岳同姓,后改为洪氏。”可见,从远古走来的洪氏源于华胥燧人。

结束语

5000多年前,在母系社会末期的中原地区,至少有13个部落融入昆仑华胥国,共建共享中华昆仑文明。在距今近5000年的阪泉战争之后,昆仑朝四分五裂,形成五湖四海之格局。从夏朝起直至清朝,四海逐渐融入中原,至今形成民族大团结之格局。几千年来,13个部落的后裔仍然保持了先祖的语言、生活习俗、服饰、建筑等一部分独特风格,即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至今。这13个部落是今日中国大部分少数民族之先祖。四海之内皆兄弟,四海与中原同源于昆仑朝,如同莲花、莲蓬、莲子一家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重要的课题是追根溯源与认祖归宗。

地址: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祥和丽城吉庆路 CopyRight :丽江日报社

丽江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云南网警ICP备案 53070203302018号

2024-09-22 1 1 丽江日报 c119714.html 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