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晾晒贡菜。 (供图)
近年来,古城区大东乡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厘清发展思路,拓宽增收渠道,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农民增收致富,持续推动乡村振兴。
肉牛养殖是大东的传统产业。近年来,大东乡立足气候资源优势,将肉牛产业确立为“一乡一产”支柱产业,依托“立体气候+科学养殖”创新模式,成功破解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难题。通过精准划分不同海拔带养殖区,实现饲草资源梯次利用,培育出具有大理石纹肌理的高原雪花牛肉,以“气候定制”理念打造的“乡见大东·云岭牧歌”特色品牌,正成为滇西北畜牧产业的新地标。乡内立足资源禀赋,构建“1+4+N”现代化肉牛产业体系,即以标准化养殖为核心,聚焦生态育肥、技术推广、保障体系、市场拓展四大关键领域,培育多元化新型经营主体。通过整合涉农资金700多万元,实施“粮改饲”工程,推广青贮打包、牧草轮作等绿色养殖技术,免费发放黑麦草、皇竹草等优质牧草种子,实现养殖成本下降18%,生态草场覆盖率提升至65%,全乡肉牛存栏量突破3200头。
“为了更好地发展养殖产业,政府引进一批新品种西门塔尔牛,在大东乡开展大规模养殖,主要是采取品种改良、饲草补贴、畜圈改造,还有青贮饲料打包机的推广来实施。”白水村监委会主任和国昌介绍,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促进了村集体增收,同时也为农户养殖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国昌在乡政府的帮助下还成立了丽江大东小西养殖专业合作社,并担任了理事长。为了应对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合作社采取延链补链的措施,对大东乡内养殖的肉牛进行统一屠宰销售。合作社对接市、区单位和机关食堂、部分小区,售卖大东优质牛肉,促进群众增收。依托丽江大东小西养殖专业合作联社,构建“统产统销”运营机制,通过打造“乡见大东·云岭牧歌”区域品牌,形成生态保护与产业振兴良性循环的发展新格局。
作为大东乡支柱产业的烤烟,也是乡内扶持的重点。以白水村为例,今年,大东乡党委提前谋划、储备,结合大东乡传统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制定“白水村为民办实事项目规划”,找准发展路径,选准发展项目,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
“以村委会牵头搭建烤烟服务平台,通过租赁烤房、烟夹、镀锌水池和烤烟配套物资,降低了农户的生产成本,进一步增强了惠农利民效益,深化了联农带农机制。”大东乡综合保障技术服务中心农技推广工作人员邓永鹏介绍,烤烟服务平台的搭建,让村集体经济也通过租金与押金收入实现了显著增长,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时也有力地保障了烤烟生产。据他介绍,目前,大东乡烤烟生产面积4400亩,产值1600多万元。乡内提供租赁烤房44座、烟夹4万多个、镀锌水池65个。每年,村集体租金收入16万元。
除了传统产业和支柱产业,大东乡还积极探索更多更有效的产业,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群众增收。在化里巨村民小组,新兴的贡菜产业给村集体和村民都带来了收入。时值贡菜收获季节,村小组前的空地成为了贡菜的晒场,参与务工的村民正忙得热火朝天。能在家门口就找到一份工作,让大家充满了干劲。
据邓永鹏介绍,去年,乡党委、政府组织人员走访调研,决定依托白水河干热河谷气候,发展贡菜产业。为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村集体先行先试,种植了21亩贡菜。“预计今年贡菜产业的收益能达到18万元,老百姓通过土地流转、家门口务工,收益在14万元。”
据悉,大东乡将继续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为抓手,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强化服务支撑,推进全乡村级集体经济繁荣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