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和加强党的文化领导权,以高度的文化自主性、强烈的文化使命感,扎根中国历史文化沃土,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系统研究并回答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新境界,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作出了中国的原创性贡献。
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于党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聚焦于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之需,是顺应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发展潮流而提出的科学的、丰富的、严密的、具有指导意义的科学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个结合”,是符合我国发展需要、符合全体人民群众共同利益的重大抉择,指导中国共产党正确带领人民群众取得了革命、改革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第二个结合”,极大地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促成了又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两个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是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金钥匙”,蕴含着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经验。
习近平文化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步伐,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新境界,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相互成就”的历史进程中生成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马克思主义以真理性激活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基因,推动中华文明在屈辱蒙昧中走向符合自身实际的现代化正轨,马克思主义赋予了中华文明宏远的目标和革命精神,使其更富人民性和国际性,由此孕育出来的现代化文明具有无比光明的前景。习近平文化思想描绘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新蓝图,向世界展示了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创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蹊径。习近平文化思想始终坚持以“两个结合”揭示中国特色,激活中华文明的时代基因,推动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全方位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生生不息,展现中华文化自信自强的时代品格和文明风貌。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及时解答文化如何发展的时代新课题,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进一步奏响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强音,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繁荣兴盛。新时代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理论上必须坚持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神引领,在实践上必须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寻找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发力点和突破口,不断提升文化建设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力和贡献度。习近平文化思想厚植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提出了交流互鉴、和而不同的新时代文明观,展现了不同于西方发展模式的新图景,为世界各国的跨文化交流传播和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新范式。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为基础,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向全世界讲好中华文化秉持交流互鉴促进共同发展的故事,讲好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故事,讲好中华文明永葆生机活力的故事,不断增强中华文明的世界解释力和文化吸附力,在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中深刻回答时代之问、世界之问,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交中国答案、贡献中国方案、展现中国智慧。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中国式现代化行进过程中顺应时代潮流而诞生的重大创新理论,将以开阔的国际视野指导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持续赋能。“第二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对理论认识的深化推进到理论的自主。“结合”的宗旨在于相互影响、有机统一,促成新的文化生命体,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在“两个结合”的指导下创造性地提出的视野更宏阔更具时代感的科学理论,明体通用、体用贯通,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新时代文化宝典,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引领中华现代文明建设、助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深刻的现实指导意义。
(原载7月3日《云南日报》第七版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地址: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祥和丽城吉庆路 CopyRight :丽江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