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风送爽、风和日丽、菊黄蟹儿肥、丹桂正飘香、瓜果挂满枝的金秋时节,我们迎来了最美好的秋分节气,迎来了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秋分是中国传统24节气中的第16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3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中:“八月中……解见秋分。”《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也意味着寒暑分界。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陆续进入凉爽秋季,农谚云,“一场秋雨一场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清代紫静仪的《秋分日忆用济》中云:“遇节思吾子,吟诗对夕曛。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逆旅空弹铗,生涯只卖文。归帆宜早挂,莫待雪纷纷。”秋天是美丽的季节,是容易引发人们思绪的季节。当金色的阳光洒满大地,树叶渐渐变黄,微风吹过时,人们能感受到秋天的魅力。
秋分是秋天的分水岭。过了秋分,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北半球“暑退秋澄气转凉”。长夏已去,秋明空旷,日渐夜长昼短。古人将秋分分为3候:一候“雷始收声”。古人认为,雷因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不再打雷了;二候“蛰虫坯户”。秋分到了,天气慢慢转寒,蛰伏的小虫开始往穴里钻,还会用细沙土把自己的洞口封住以避寒;三候“水始涸”。从秋分开始,天气慢慢变干燥,降水量逐渐减少,河流湖泊也逐渐变枯涸,那浅浅的凉水安静地隐在枯萎的草茎间,倒映着天空的干净,大地上的一切都被调和到刚刚好。
在民间,秋分当日还流传着一些传统习俗,如“送秋牛”。古人对耕牛十分依赖、十分爱惜。秋分时,有人会挨家挨户送《秋牛图》,图上印着24节气歌、农夫和耕牛的图案。送图的人能根据每户人家的情况,当场说出一套吉利话,有送吉祥的意思。又如“吃菱角”。秋分,水中的菱角渐渐成熟,有青色、红色和紫色,有的像弯弯的牛角,也有无角的,小的只有指甲盖大。菱角皮脆肉美,味道可口,可蒸煮吃,也可晒干后剁碎熬粥吃。又如“吃秋菜”。和吃春菜一样,很多地方也有吃秋菜的习俗。秋分时节,去野外采野苋菜(秋碧蒿)。把野苋菜洗净后,和鱼片一起做成“秋汤”,时令的味道缭绕不散。秋分也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如今的中秋节由“祭月节”演变而来。
秋收冬藏,春、夏两季的辛勤耕耘在秋天结成累累硕果。而秋分之后,白日渐短、黑夜渐长,温度降低的速度随之加快。人们进入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之时,既要抢收秋收作物,还要播种越冬作物,为来年的丰收奠定基础。秋分是农忙时节,也是丰收的节日,更是人生的丰满时刻。我国自2018年起将每年秋分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各地都在这一天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始于希望,结于丰盈,看着金秋时节美好的“丰”景,愿每一分耕耘都有丰硕的收获,向每一位给我们带来丰收的辛勤劳动者致敬。
地址: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祥和丽城吉庆路 CopyRight :丽江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