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四方街
四方街是丽江古城内一个历史悠久的农贸市场。
中午时分,平日熙熙攘攘的四方街中商贩寥寥无几,赶集的人也很少。四周的商铺大都关闭着,有些开着的铺面也只是半开半闭,随时都可关停。城区其他几条街道上的商店也如出一辙。出现这种冷冷清清的状况,是因为受到了当局的反动宣传。
这时,一支二三十人的红军宣传队打着红旗、唱着歌来到了四方街。他们大都是20岁上下的年轻人,其中还有10多个英姿飒爽的女战士。他们有的用石灰水在墙壁上写标语口号,有的在墙上、铺板上刷糨糊,贴上书写好的彩色标语。标语上写的是“红军是穷民百姓的队伍”“红军是工农联盟自己的武装”“打土豪、分田地”“打倒剥削阶级”“打倒日本侵略者”等等。
这时,只见四方街北端那排关闭着的商铺前,有许多红军战士背着、扛着好些物资堆集到这里,其中有大米、面粉、腊肉、火腿等。扛着、背着物资的红军战士还在继续往这里走来,堆集的物资越来越多。
许多好奇的行人和在附近观望的商贩,以及周边一些留在家里的市民,鼓起勇气来到四方街观望。
四方街西南面一栋纳西族庭院里(前卫团团部),走出了陈志华政委和几名红军干部。他们面带笑容来到堆集物资的地方。越来越多的市民、商贩也围扰过来。
陈志华政委站在一张方桌上,看着广场上的人群激动地说:“市民们,乡亲们,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们,大家受惊了!我们工农红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穷苦人民大众的队伍。我们此次路过丽江,是要北上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要奔赴抗日救国的前线……”
群众越聚越多,气氛愈加热烈。四周有更多的商铺开始开门营业。
陈志华政委继续讲道:“市民们,乡亲们,我相信大家对红军一定会有新的了解、新的认知。现在,我们把收缴国民党县常备队的一些物资发放给大家,请大家回去找来口袋、筐子后统一领取。希望乡亲们不要有顾虑,请相互告知,只要来了都可领取一份。”
场上的很多市民听了似乎感到事情来得突然、新奇,心里大为感动。他们都很快往自己家里跑去。
这边,红军宣传队的人员集中到一起,有的打开着大米、面粉口袋,有的整理着火腿、腊肉等食品。几个过来帮忙的、在四方街卖肉的老乡把他们的桌子也搬了过来,随即拿起刀、斧切割火腿。
陈志华政委和几位干部也过来帮忙。陈政委笑着对几位老乡道谢:“师傅们费心啦。麻烦切成一斤、两斤大小,让更多的群众能领取到。”
其中一位师傅认真回答:“放心吧,我们会切好的。平日里就干这活,再熟悉不过了。”
说着,只见他手中的刀、斧熟练地舞动起来。几个伙伴都不是等闲之辈,只见他们刀法娴熟,一条条火腿很快被切割好后放到桌子两侧的筐筐里。
不一会,群众拿着口袋、提篮等陆续过来。还有许多闻讯的老百姓正络绎不绝地赶来。
陈志华政委站在高处维持秩序:“市民们,乡亲们,大家排好队。一个一个领取,谁都会领到的。领到后不要有顾虑,放心拿回去用。”
很多衣着褴褛、面黄肌瘦的穷人扛着口袋,手上拿着腊肉、火腿,眼眶湿润地说,“红军是帮穷人的队伍。”“红军是好人啊……”
25.前卫团团部
前卫团团部安排在四方街西南面一户纳西族庭院里。下午2时许,胡明带着已经剪了发、换上蓝布衣裤的桑乐天、尹学富来到这里。在正房的走廊里,他们见到了黄坚团长。
胡明向团长敬过军礼后汇报:“团长,县衙监牢那边的事已经办妥了,这两位纳西族年轻人愿意为部队带路去石鼓。”
黄坚听了很高兴,笑着说:“好的,好的,真是及时雨呀。你们对城里也熟吗?”
胡明指着桑乐天说:“团长,这年轻人叫桑乐天,他就是城里人。原先只是请他在城里给我们带路,现在他也愿意带我们去石鼓。他熟悉路,多次去过石鼓。”
黄坚握住桑乐天的手说:“太感谢了。你是城里人,那你认识城里做衣服的师傅吗?”
桑乐天点头说:“认识。四方街附近就有几家,关门口、忠义巷也有 。”
院子里不时有干部、战士走进走出。厨房那边,烧水做饭的炊事员正在忙。一位年轻的通信员提着冒着热气的铁壶、拿着几个瓷碗走过来放到桌子上,给每个碗里倒上热气腾腾的开水。
黄坚热情地招呼众人坐下:“来来来,喝碗水,咱们坐下说。”
大家坐下后,黄坚看着众人说:“前卫团现在急需补充一部分干粮袋、短裤、军帽等。部队在前一阶段打土豪时收缴到一批棉布,正好请裁缝师傅为我们赶制一些,工钱一定要合理支付。乐天兄弟认识城里的裁缝师傅,就请你带我们去找。行吗?”
桑乐天马上回答说:“好的,没问题,我带大家去。”
黄坚满意地看着桑乐天、尹学富,又问:“城里有没有做木匠活的?我们想请一些人到石鼓帮忙扎一批木筏,准备渡江用。”
尹学富想了想说:“我有个熟人是城东王家村的,叫王洵,他在村里的木匠大师傅家当徒弟。听说他的师傅手下有一帮人,专门替人家起房盖屋。我们可以去找找,也许他们愿意跟我们一起去呢。”
胡明听了担心地问:“这些师傅平时也会去外地起房子吗?去多少人呢?”
尹学富认真解释:“丽江坝子里请他们的人多。远一点的,只要人家诚心相求,他们也会去。有时去七八个,有时去十多个。”
黄坚团长很有信心地对胡明说:“我看有希望。你们见到师傅要尊重,他们有什么难处尽量帮忙解决。还要明确告诉师傅们,我们会合理支付工钱。来回少说也会有四五天,还要带上些行李、工具,很辛苦的。人员落实后先发给大家一点零用钱,买点烟、糖。生活上也要安排好,让大家安心与我们相处好每一天。
胡明频频点头:“团长,请放心,我都记在心上了。我保证把这两件任务完成好。”
大家不约而同地站起来,黄坚拉住桑乐天、尹学富的手真诚地说:“感谢你们啊,两个纳西族年轻人。我们要在一起生活、战斗一些日子啦,请把我当成你们的朋友、兄长和亲人。红军需要你们的支持、帮助。”
说完,黄坚站在走廊上目送桑乐天、尹学富离去。
26.兴仁街一纳西族民居
玉河流水潺潺,清澈的河面上荡起一圈圈水纹,有鱼儿在水里欢快地游动。
河岸东侧古老的石板路上,不时有纳西族大妈背着上街篮从四方街返回来,篮子里装着米袋子、一条或一块腊肉和火腿肉。她们穿着打着补丁的纳西族服装,但是,一个个都显得勤劳、纯朴和善良。
几棵大柳树边有几户纳西族人家,桑乐天领着胡明、尹学富和通信员走进一家小院子里。只见楼房走廊里一位约40岁的裁缝正踩着缝纫机赶制一件白衬衣。他见来了陌生人,其中还有背枪的红军士兵,站起来愣住了。
桑乐天上前打招呼:“和师傅,好久不见了,我是桑乐天。”
和师傅仔细地看着他,有些吃惊地说:“真是乐天呀。你不是……”
桑乐天淡然一笑说:“和师傅,今天早上我被红军解救了。”
他指了指胡明,接着说:“这位是红军的指导员,他来找你商量一点事。”
和师傅听后马上走过来,胡明迎上前握住和师傅的双手说:“老师傅,对不住了,打扰您啦。”
和师傅笑着说:“别这么说,红军是咱们老百姓的队伍。今天早上,好几个裁缝还去东园桥欢迎你们呢。”
胡明高兴地说:“是吗?丽江的纳西族人民特别好,都自愿来欢迎红军进城,红军真心感谢你们。”
和师傅说:“红军是好人。中午还在四方街给老百姓发放大米、白面、火腿、腊肉等物品,我的左邻右舍都去领了。”
说完,他朝着南面的厨房喊:“孩子他妈,家里来客人啦,快烧一壶开水泡茶过来。”
厨房里有一个妇人回应:“好的,一会儿就来。”
和师傅招呼众人来到走廊里坐下。他看着桑乐天说:“乐天呀,我们心里都清楚,前年你是冤枉的。没办法呀,谁叫咱们没钱没势,到哪里都受人家欺负。现在好了,红军解救了你,你要记住红军的恩情。”
胡明正想向和师傅说什么,只见和师傅的夫人(38岁、穿着纳西族服装)提着茶壶、拿着瓷杯走过来热情地说:“欢迎红军来我们家。红军是好人啊,一进城就帮老百姓做好事。”
她边说话边倒茶。看到胡明旁边的桑乐天,她惊讶地说:“你不是桑乐天吗?怎么在这儿?”
桑乐天笑了笑说:“大婶,我是乐天。今天早上被红军解救了。”
“是的,早上听说这事了。乐天呀,可怜的孩子,这回就要小心的过日子。咱们斗不过他们。”大婶叨咕着往厨房走去。
胡明关切地问:“和师傅,看来你们对乐天都很同情。请你讲讲这是怎么回事,我也正想找机会问乐天兄弟呢。”
和师傅叹了一口气说:“我们都是一条街上的,这事很清楚。桑家的一块空地被别人占了,乐天去说理,对方却说是他们的。后来到县衙评理,人家有钱有势,买通了衙门里的人。桑家一贫如洗,拿不出钱打点,结果受到奚落还被恶言相辱。乐天难以忍受,回骂了他们,说他们是吃人民血汗的魔鬼。就因为这个,他被定了一个大闹公堂的罪名锒铛入狱。”
听着听着,桑乐天的眼眶里滚起泪花。
胡明拍着他的肩膀说:“乐天,坚强些。世道会变的,天下的受苦人会有出头之日的。”
尹学富握紧拳头欲言又止。看来他也有一笔血债。
胡明安慰尹学富:“学富,什么时候有空了,我也找你聊聊。现在咱们先办事。”
胡明笑着对和师傅说:“和师傅,找您来是想请您为我们缝制一些干粮袋、短裤、帽子等。不知你能否帮我们?”
和师傅毫不犹豫地应允:“理应效劳,请把样品带过来。只是家中布匹短缺,一时怕搞不到那么多布料,还得想些办法。”
胡明胸有成竹地说:“和师傅放心,部队前段时间在宾川、鹤庆搞到一些布匹,一会儿让人取过来。和师傅,请您约上熟悉的师傅在您家一起搞,我们就不用一家一家地跑了。”
和师傅说:“这样好。我叫七八个人过来还是有把握的。早上我们在东园桥还交流过,如果红军需要,会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现在正好有这个机会了。大家在一起,活会干得好、干得快。只是要把各家的缝纫机抬到这儿来有点儿麻烦。”
胡明笑道:“和师傅,不怕的,我们部队就在四方街一带住着,我这就让通信员调人去。”
说着,他向身后的通信员说:“你快去,让二排长带一个班过来。把那些布匹和几件样品也带过来。”
“是。”通信员敬了一个军礼后很快离去。
胡明又说:“和师傅,部队时间紧,在丽江也就耽搁二三天,请尽量抓紧时间帮我们这个忙。您有什么要求尽管告诉我,我们一定配合好。”
和师傅点点头说:“应该的。布匹、机器一到马上开工,你不必担心。”
胡明抬头看了看天,有些着急地说:“和师傅,晌午过了,下午时间不多,您看晚上能不能请大家也干一阵子,多辛苦一下?”
和师傅说:“没问题的,连夜加工都行。各家都有煤油灯,拿过来就是。我会跟大家说好的。”
胡明松了一口气,感激地对和师傅说:“那就全拜托您了。还请告诉大家,工钱我们会加倍支付。”
不一会,通信员、二排长带着一个班红军战士过来,3种不同颜色的棉布也带过来了。
胡明向二排长说:“你带战士们跟和师傅去抬缝纫机,路上叫大家小心。”
战士们跟着和师傅出了门,胡明站在门口说:“和师傅,我和桑乐天还要去王家村办点事,回来时再来您家。”
说完,胡明带着桑乐天、尹学富和通信员沿着石板路往东走去。
地址: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祥和丽城吉庆路 CopyRight :丽江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