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二版)
(二)家庭结构的小型化趋势明显
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近年来,摩梭大家庭开始逐渐出现分家的现象。一方面,20世纪80年代末,旅游业在摩梭人居住区兴起,为了缓解各家各户因为竞争旅游资源而产生的冲突,在旅游业发展较好的摩梭人村落中,人们提出以户为单位平均分配旅游收入。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少摩梭人大家庭进行分家,使一部分传统大家庭产生分裂。另一方面,由于国家的许多惠民政策基本以户为单位实行,相对于家庭人口少的周边民族来说,人口众多的摩梭人大家庭不能使其人均利益最大化,只能通过分家去争取最大利益。
此外,随着摩梭人与外界的接触不断加深,外来文化与思想观念也对摩梭人的婚姻家庭观念产生了极大影响。许多年轻人逐渐抛弃原有的生活习惯,开始分家;与其他民族通婚的摩梭人,为了家庭和谐也会选择与爱人单独组建小家庭;更有一部分摩梭人与大家庭互相扶持、财产共有的传统观念背道而驰,逐渐注重起私人利益,为了瓜分财产、土地而与大家庭分离。
四、对摩梭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思考
(一)婚姻家庭变迁对文化传承的影响
1.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受到挑战。摩梭人婚姻形式、家庭结构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摩梭人传承优秀文化的难度。随着经济的发展,摩梭人的婚恋观中逐渐出现了以金钱、利益为主,因利益问题而使夫妻发生矛盾的现象开始出现,这样的行为和现象使得摩梭人的传统婚恋观中以感情为基础的纯粹性受到了极大挑战。家庭结构的改变产生的影响则更加巨大:大家庭分裂为小家庭后,家人之间的凝聚力越来越弱,团结和睦的优点逐渐消失;对传统习俗与美德的言传身教逐渐被忽视,新生代的摩梭人失去学习传统习俗与美德的最佳场所和环境;大家庭的分裂还使许多传统的仪式习俗失去了展演的场所,一系列重要、优秀的摩梭文化正在失去生存的土壤……
2.摩梭人的母语出现危机。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个民族的文化渗透在其语言中。近年来,随着影视传媒和汉语教育的大力普及,加上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摩梭语的冲击非常大。年轻人在说摩梭语时会不自觉地夹杂大量汉语词汇,不会说也听不懂许多摩梭古语。过去的摩梭大家庭里,孩子们从小生活在老人身边,在火塘边聆听长辈的教诲,听各种古老的故事,对后代的语言文化传承、礼仪道德传授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但随着婚姻形式、家庭结构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愿意与同龄人待在一起,老一辈和晚一辈之间的沟通少了,年轻人对母语的掌握少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自然就更少了。
3.女性地位有所下降。在传统的摩梭文化中,即使摩梭人同时存在母系、父系、双系3种家庭,但女性始终处于中心位置。摩梭人尊奉母亲、尊重妇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母系文化。然而,随着婚姻形式的多样和家庭结构的变化,以及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摩梭人“男尊女卑”的意识开始崭露头角。女人坚守家庭,但在家庭重大决策上开始不能做主;女性参与公共决策、参与管理的机会逐渐减少。物质生活的改善并没有给摩梭女性带来根本意义上的幸福,反而对摩梭女性原有的社会地位造成了威胁,传统摩梭文化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二)充分利用灵活变通的文化思想优势
正如和钟华指出的,崇善自然、宽松和谐、不拘泥于某一种模式、一切从“需要”出发是摩梭人最核心的社会——文化心理。它遵从家庭和个人的需要,去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自然而然地形成自己的婚姻家庭形式,而不是遵从某种理念化的、既定的模式。本文所探讨的摩梭人婚姻家庭形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尽管遇到了上述一些危机与挑战,但是,总结摩梭人婚姻形式和家庭结构的现状、分析其背后的优点以后,不难发现,摩梭文化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时,始终能够利用自身的文化,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地对各种形式作出选择或改进。摩梭人不拘泥于某一种固定的、死板的婚姻家庭形式,一切都以人的发展、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和谐为准则,灵活调整自己的婚姻家庭策略,最大限度避免了可能频繁出现于其他民族社会中的婚姻家庭方面的社会问题。在历史上的任何时期,摩梭人都能够利用自身文化的灵活性、适应性,选择最适宜当下、最理智、最和谐的方式。
正是灵活变通的文化适应力,使得摩梭人在面临当今全球化、现代化所带来的危机和冲击时,依然能够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保留、传承下去。身处新时代的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该做到对自身所承载的传统文化去粗取精,充分利用自身文化优势、思想优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严汝娴、宋兆麟等《永宁纳西族的母系制》(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
2.宁蒗彝族自治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宁蒗彝族自治县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3年)。
3.曹建平《摩梭传统文化保护与妇女发展现状思考》(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妇女联合会“发展中的云南妇女”研讨会优秀论文,2005年7月)。
4.詹承绪、王承权、李近春、刘龙初《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姻和母系家庭》(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5.《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永宁纳西族社会及母系制调查》(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
6.和钟华《生存和文化的选择:摩梭母系制及其现代变迁》(云南人民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2016年)。
7.许瑞娟《再造的“神话”:摩梭文化遗产的民族志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19年)。
地址: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祥和丽城吉庆路 CopyRight :丽江日报社